来源:baidu.com人气:874更新:2024-10-11 09:11:29
极端点说,女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主角,这是一次时间和空间主导舞台的表演,导演从这两个维度榨干了观众的耐心,同时极力向生活的本质靠拢:漫长、随机、无意义、生活本身时刻在消解它所包含的一切. 第一天奠定了非常好的机械和程式化的基础,因此第二天开始,一些细微的意外事件出现,表面的确定性被动摇,我已经预感到后来会发生什么,虽然对象不明. 把波德莱尔的《1921》和儿子的睡前自白以及“刺入”关于性和死亡的隐喻对比起来看,就是一场波澜不惊的表层之下暗自酝酿的暴风雨,激情、反抗和残酷都在其中了. 但是比起真正的残酷,一个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的逼迫和残酷,结尾都要算是松快的了,能有那么一个瞬间的迅疾的巨大的出口,哪怕只有一瞬间,哪怕未来始终悬浮于未知. 相比之下,生活还要更少一些戏剧,更多一些拖延和缓慢且更残酷的折磨. 一次重塑,一次解构;对历史,对人. 她在剧变中飘零,完成人格的蜕变. 首先是慞惶,历史车轮顷碾后模糊的肉身让她恐慌. 她奋力留下痕迹,竭尽全力去查验自我的存在. 同所有人一样,她试图改写被抹去、被遗忘的结局,改写“未来的历史”. 国家机器冰冷的背影下,个体的轮廓显得渺小绝望. 她开始重新审视人格,重构历史观与真相观. 国母光环隐去,人性光辉重燃. 这时便成了纯粹感性对绝对理性的反击,凄美悲壮. 打动我的是,即使身陷个体存在的危机,她始终是优雅的. 穿梭于人群,道路向斜点延展,人物、摄像机的运动轨迹时常美妙交叉,摄像机追随着她,一如既往的高贵轻盈. 实际上,讲述本身已经陷入改写历史的怪圈. 对真正的历史、人物视角的历史与影像的历史的三重改写,她讲述着,人物已不再是人物,历史已不再是历史. 电影本身即是是改写,是欺骗.
影片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