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baidu.com人气:880更新:2024-10-10 16:42:11
终于看到一部经得起思考的后文革反思之作,现实、情感的根基都十分牢固,在女性代际关系这个话题中无展开但有深入,主题的提炼因此变得可信、准确而必然. 一个母亲影响三代人,母亲的境遇是这种影响最大的来源,幸运的是最小的一辈既继承了祖辈的热情,革命时期的大浪漫、大无畏,也继承了生母的隐忍、温婉和暗地里的叛逆. 文本设计是有趣的,表演也是动人的,金燕玲“新婚”时的自白不但倾诉了许多家庭女性的悲哀,也控诉了已远去的时代,郝蕾作为讲述三代女性的轴心,台词很少像个隐形的主角却充满在场感,想起已故影星卡维泽的特点. 遗憾的是,台词生硬,相对完整的还是金燕玲,叙事角度还来自于镜头背后对父辈时代充满怨言的儿孙辈,这样的表达没表现出更透彻的东西,只是借机混沌地就和解了冰释了,仿佛屈服于疲惫和时间,高开低走,失望是有的. 看开头觉得大事不妙,通篇对话的电影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对话是话剧的艺术,形而上属于论文. 电影艺术岂不被边缘化?看完才明白称之为“论文电影”其实是对阿巴斯的赞扬. 再怎么论文,中心语还是“电影”. 这不是一部讲道理的电影. 想想那些讲道理的励志片:强烈的预设诱使观众必须高度沉浸于主人公的感知,反而是种虚假的真实. 《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正是在拆解这种幻象,抛出真品与赝品、真实与虚构这样直逼艺术和生活存在危机的矛盾碰撞. 导演要展示的不是一种价值导向,而是男女思维模式的差异和情感状态的变化. 纠结谁的观点更对并无意义. 结尾的赝品爱情比现实更美好吗?副本至少能提供一种想象性的解决. “重要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看待它的方式. ”如何将理论用电影艺术的形式呈现而不损害其思想深度,而理论的外壳又不损害电影艺术本身?这部电影做到了. 《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 》是汪英伦执导的伪纪录片式喜剧电影,刘薇薇、王赛丽、李灿等出演,于2022年1月28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一群海外华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而精心筹备了一场春晚,然而在工作过程中却困难重重,险象环生,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