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独立电影:揭秘娜塔莎的过去与未来
来源:baidu.com人气:877更新:2024-10-11 04:31:39
他的亵渎即是赞美,赞美即是批评。赞美丑态,因为它开出人的恶花,赞美虚无,那代表着对自由的索偿;全片甚少对白,用演员的身体做精神的语言,以这种扭曲展现人的常态,以血肉模糊还原生命的组成;各段配乐搬出做专辑从头到尾也能自成一部普世乐曲;直到最后,我发现自己看的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康复的故事,像是伯格曼的奇幻版配置,扩化《出门在外》,母题是《出门在外》,母亲是根植于“我”一生的宗教/邪教,弑母是佐杜洛夫斯基的第一个结局,然而“你永远不能摆脱我,我早已根植在你的身体里。”童年时家庭内的酝酿的心魔控制着“我”,精神病的实体。可是佐杜洛夫斯基又延续了第二个结局,要开展自己的人生,不能让自己成为妈妈们向世界复仇的利器,沿途结识之友助“我”把母亲的尸体扔出窗口火化,要彻底火化“我”的病态,后以幻影退去。(广播续看了几遍,不易评价,聊谈几点。破天荒出现若干手持与变焦距镜头。这一部与《出门在外》、《出门在外》可以说是一套“末世三部曲”。残忍的人世、上帝的缺席虽然也在布列松以前的影片里明显存在,但这里多了一点:崇高的缺席。圣杯、武德、团结、爱情一一崩坏。武士阶层的堕落是明显的,但有意思的是收容了受伤的兰士诺的农妇家中小孩在目送兰士诺时俯身亲吻土地,似乎在平民看来他们仍有魅力与神意。结局三点:女皇离开兰士诺奔向亚瑟王的两个镜头与《出门在外》里玛特离开雅克奔向老房客十分形似;尾声的无人骑的马穿行树林,可勉强联想到《出门在外》,经中不仅有可怕的马,还有可怕的马军;抑拍空中飞鸟,可联想《出门在外》尾声处的鸽子与狗,尽管布列松说它们并无多余含义,但一种“人间已成炼狱”的旁观者感受让人震颤。《出门在外》是由著名作家蒲钰著作,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关于一群出门在外打工的农村青年的感情生活故事情节的现代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