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异种 字幕剧情介绍: 四、晚明士大夫的佛学研究
明朝中叶以后,佛释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万历年间,京师士大夫聚会谈禅成风,旬月必有一会。湖广袁玉蟠、袁中郎兄弟,南直隶吴本如,四川黄慎轩,浙江陶石篑等通常是这些聚会的发起者或组织者。据载:“其时京师学道人如林。善知识则有达观、朗目、憨山、月川、雪浪、隐庵、清虚、愚庵诸公;宰官则有黄慎轩、李卓吾、袁中郎、袁小修、王性海、段幻然、陶石篑、蔡五岳、陶不退、蔡承植诸君。声气相求,函盖相合。”[51]这段话真实反映了当时官僚士大夫与僧侣之间的密切联系。当时佛学,尤其是禅宗在士大夫中间广为流传,在家居士研究佛学蔚然成风。著名异端思想家李贽曾较深入地研究过禅宗,曾撰有《文字禅》、《净土诀》、《华严合论简要》等佛学著作。最重要的是,他还给予晚明士大夫禅学的代表人物——袁宏道以直接的、实质性的影响。
袁宏道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共创“公安派”文学,在明代文坛上居于重要地位。万历十九年(1591年),袁宏道慕名走访李贽,向李贽学禅。三个月后,袁宏道的禅学有了飞速长进。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袁宏道前往黄州龙潭再晤李贽,李贽对他大为赞赏,称誉备至,说唯有袁可以担荷禅宗“入微一路”[52]。而实际上,袁宏道的禅学功力,已使他成为当时禅学界当之无愧的领袖。他的禅学思想的核心在于“心性”二字,认为:“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而行,是谓真人。”[53]中年以后,袁宏道又转向对净土法门的研修,与当时许多高僧一样,落入了禅净兼修和净土归向的窠臼,试图通过净土修习以摆脱生与死的困扰。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他编著完成了《西方合论》一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禅净融合的佛学思想,为明代佛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智旭在评论袁宏道时认为,袁的佛学思想具有很突出的代表性,他是当时最杰出的居士。
Copyright © 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