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 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 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 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 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 贞观三年(629)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他即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 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俱舍论》《大毗婆沙论》《顺正理论》《因明论》《声明论》等论典,着重钻研《瑜伽师地论》,兼学梵书《声明记论》 不久,声名大起 五年后,游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 回到那烂陀寺后,戒贤让他主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 著《会宗论》三千颂,融会了空有二宗,批驳了师子光反对《瑜伽师地论》的观点,因而受到戒贤的赞赏 曾和“顺世论”者辩论获胜;还奉戒贤之命独自同小乘论师辩论并获胜 戒日王在曲女城为玄奘设无遮大会,玄奘宣讲大乘教义,获得更大声誉 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 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 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 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玄奘弟子有几千人,著名的有窥基、圆测、普光、法宝、神泰、靖迈、慧立、玄悰、神昉等
Copyright © 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