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大钟钟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据《吕氏春秋》、《山海经》、《世本》等远古神话传说,钟为尧舜时一位名叫垂的人创制 最初的钟是陶制的,在陕西省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曾有出土,钟体长方形,直柄 夏禹时期,出现了铜制的钟 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的商代,我国就有了不同形制的钟,从殷墟出土的乐器中,已能见到用青铜铸成的造型古朴的几种钟 到了周代,钟在古代乐器分类中,居于八音之首,为金类乐器 随着佛教的传入,南北朝时,由于受到印度圆口钟的影响,从而出现了形如瓦罐的圆形钟 公元575年铸造的一枚陈太建钟铭文为:“陈太建七年,十二月九日,钟一口,供养起,弟子沈文殊造,称二十斤” 这类钟为佛寺、钟楼使用,因它余音太长而不适于参加合奏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古乐钟皆扁,如合瓦 盖钟圆则声长,扁则声短 声短则节(余音短);声长则曲(余音长) ”所以,我国古代的钟分为两类,除有用于钟楼和佛教寺院的圆形大钟外,还有用于合奏的乐钟 大钟规格尺寸不一,小者高90厘米,钟口直径60厘米,多吊挂于佛教寺院大雄宝殿内东南侧的钟架上,用木棰敲击;大者高300厘米以上、钟口直径200厘米以上,多吊挂于专门建造的钟楼上,用悬吊于梁上的木杠撞击,发音低沉洪亮 开封著名的“相国霜钟”,钟高200厘米,钟口直径180厘米 傣族的圆口大铜钟,傣语称钟拢、领拢、晃汉,拢是大,领是钟 流行于云南省德宏、临沧等地 钟体青铜制,铸造精细,纹饰多样,钟顶部分为圆形钮,多由两只神兽和两个跳孔雀舞的男子立塑组成,纹饰尤为繁复 有一横木穿钮而过,大钟呈垂直悬挂 它多由外地传入,吊挂于佛寺或从前的宣慰司(土司府)中,作为宗教礼仪乐器或报时之用 德昂族、阿昌族和布朗族也有流传 我国古代制钟技艺高超,尤其铸造大钟堪称一绝 在北京大钟寺的大钟殿里,悬挂着一枚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巨型铜钟,高达6 94米、钟口直径3 3米,造型精美、形体宏伟,历时五百多年,至今仍音响圆润洪亮,穿透性强,声音可传百里 关于这枚永乐大钟的重量,历来史籍记载不一,成为难解之谜 1980年,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超声声速仪,以交叉触发脉冲重叠法进行测量,得知它的钟腰最薄处为9 4厘米,钟唇最厚处为18 5厘米,并计算出它的精确重量为46 5吨 引人注目的是:钟身内外整齐地铸有佛教名经17种,总计22 7万多个楷书字,字体工整、坚韧,相传为明代书法家沈度的手笔 永乐大钟,以悠久的历史、精湛的铸造工艺、第一流的声学特性、灿烂的书法艺术和佛教艺术,驰名中外,享有“古代钟王”之誉,国际友人盛赞道:“永乐大钟,巧匠神工,乐声永播,智慧无穷” 关于北京钟鼓楼的大钟,有个动人的故事:皇帝命一名匠造钟,快到期限了钟还未成,铜匠 是要被杀头的 在最后一次熔铜时,炉温还是上不去,眼看又要铸不成了 在旁掌火的女儿为了救父一命,纵身跳进炉中,只留下一只鞋在外边 大钟铸成了,皇帝很满意,便叫挂在钟楼上 从此,京城有了报时钟,人们都按钟声作息劳动 但这枚大钟与众不同,最后一响总是发出个“鞋”音来,“当、当、当—鞋— ”人们为纪念英勇献身的姑娘,便把这枚钟唤作“金钟姑娘” 为此,作家端木蕻良在1980年3月7日《北京晚报》上发表了《金钟姑娘》 老舍先生生前也证实,这枚钟最后的“鞋”音是拖得很长的 大钟作为通讯报时之用由来已久,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建有钟楼和制造精良的铜钟,现在仅作为文物保护,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Copyright © 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