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 (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视死如归”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的战乱年代 当时,齐桓公打算任命当时的大夫鲍叔牙为宰相 鲍叔牙婉言谢辞,却举荐了自己的好友管仲 齐桓公先向管仲询问了一些振兴国家的方针大略 他问:“ 我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 ”管仲回答:“ 必须先得民心 要得民心,应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 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发展,道理不言而喻 国家还要开发山林渔业,以此增加财源;发展商业,取天下物产,互相交易,从中收税 这样财力自然就增多了,军队的开支也就解决了 ”齐桓公听罢大喜,便拜管仲为相,主持政事 管仲成为齐相后,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还向齐桓公推荐了许多能人,他说:“开垦土地,发展生产,我不如宁戚,请派他去做管理经济的官;审时度势,举止得体,礼仪娴熟,我不如隰朋,请派他去主管外交;不辞辛劳,不惜个人生命,不计较个人富贵名利,敢冒犯进谏,我不如东郭牙,请派他主管监察;整肃军队,打仗英勇,能使全军将士毫不畏惧地英勇挺进,把死看成像回家一样, 我不如王子城父,请派他去管理军队;断案英明,秉公执法,我不如弦章,请派他管理司法 您如果想治国强兵,有这五个人就足够了,若您还想称霸的话,那么,还有我管仲在这里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依照管仲的意见,分派了这五个人的官职 这五个人果然在自己的职位上干得很好 就这样,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安居百姓,让齐国渐渐地强大起来,十年以后终于成了诸侯国的霸主 齐桓公问管仲治理政治、复兴国家的方针大略,管仲向齐桓公推荐了宁戚、隰朋、东郭牙、王子城父、弦章这五位有才能的人,管仲为宰相,在这些贤臣能吏的辅佐帮助下,齐桓公勤于国事,齐国的国力迅速提升,最终成为春秋时期诸侯国五霸之首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就不乏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敢于与专制暴君抗争的仁人志士,他们身上充满了不屈的精神与正义之气,使一切威逼利诱相形见绌 在当前社会,照样有一些人,当面对社会不公时,不畏强暴,勇于和各种丑陋现象做斗争,敢于维护正义 视死如归能有几人能做到 人生在世,如同作家史铁生而言:“死是大病,病是小死”,把死亡看得很淡,置生死而不顾,实在是凡人所不及 成文用法“视死如归”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勇敢不怕死 运用示例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西汉·司马迁《史记·蔡泽列传》:“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 ”南朝·梁·萧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 ”现代·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 ”
Copyright © 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