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海门的一个小镇上 自从几年前日本人从东边的海边上了岸,江海平原便落入了铁蹄之下 镖师林百顺一家因躲避鬼子杀戮而逃到了通州的濠河边上安家落户,他们与李铜匠的渔船毗邻,在白色恐怖下战战兢兢地苦熬着 濠河是一条远近闻名的千年护城河,河两岸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日本人掠夺华东物资的重镇 人们战战兢兢地过着日子 而濠河边上的女人们就更加苦不堪言了 剧照剧照林百顺因为不愿意给日本人挑水,活活地被刺刀挑死在河边上 他女人哭的死去活来 女儿水芹没有办法,只好挎着篮子当街叫卖烧饼,好几次险些被日军侮辱,幸得妓女惠姑娘相救 惠姑娘原来是城里首屈一指的漂亮女人,因为日本人烧了她家房子,杀死她爹娘,为了买棺材葬父母,落入窑子,后因得了脏病被老鸨赶了出来,在濠河边上搭了个披棚当野鸡,日子过得很苦 可她和大家不一样,别的女孩子见了日本人就逃,她总是迎上去,因此被徽州来的女佣施家姐姐骂作下贱货 施家姐姐也是苦人家出生,新婚丈夫在南城门口因为不愿意给日本人鞠躬,被一枪打死 徽州老板见她可怜,让她到会馆当女佣,因为生性玲珑,倒也混的过去,人也渐渐势利起来 所以惠姑娘等下等人自然不在她眼里 林百顺的女人不愿意女儿抛头露面,自己去有钱人家挑水糊口,不料撞见伪保长他爹调戏女眷,老家伙先下手为强,放出风来,说百顺女人偷了他家三十块大洋 城里人一听,自然不敢再让她去挑水 娘和姐姐断了生路,十二岁的儿子狗子去日本人的纱厂做童工,一天清晨,被当作小游击队员死在日本鬼子枪下 铜匠的女人见百顺家可怜,把孤儿寡母接到他们船上住 水芹常见铜匠伯伯和一女学生来往,一直不解,直到一天晚上,女学生被鬼子追赶,躲到船上,才知道她是新四军的地下联络员,她和铜匠来往是为新四军暗地里收集废铜烂铁造子弹 保长他爸看中了水芹,提出让她抵债到家里作捂脚丫头,百顺女人当场拒绝 保长便出坏主意让日本人抓水芹去做慰安妇,危急时刻,惠姑娘挺身而出 女学生被惠姑娘感动,带人深入虎穴,救出惠姑娘 日军发现,全城搜捕,目的是想把地下党一网打尽 在铜匠和百顺女人、施家姐姐、水芹等人的帮助下,惠姑娘逃出虎口 星夜,女学生和城外的游击队联络,一船受苦受难的女人在迷雾中驶向远方,投奔已是解放区的苏北根据地……于慧水生娘蒋婧惠姑娘徐小健水生爸刘倩施家姐姐以上信息来源电影《濠河边上的女人》海报电影《濠河边上的女人》海报18年前,南通本土作家黄步千的小说《濠河人家》由江平改编成电视电影《濠河边上的女人》,该片曾多次在央视热播,并参加了戛纳电影节,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与反响 18年后,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南通广电局、南通电视台等单位携手牛犇、郑毓芝、于慧、吴玉芳、刘倩、蒋静、启星等新老演员,再次将这个故事原汁原味地拍摄成彩色宽银幕故事片 虽然时隔多年,但影片故事在今日看来依然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这部影片既可以说是一幅南通乡土风情画卷,也可以说是南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人民生活图卷的缩影 片中真实再现的新新大剧院、小码头、桃坞路、老虎灶以及戏中人操着一口南通方言叫卖的本地特有的草鞋底、脆饼,都将勾起老南通人深藏心底的美好回忆 而在18年后的新版影片中,我们将在片头和片尾五六分钟的时间里,用最美的镜头渲染21世纪的新南通,通过新旧对比,让大家更珍惜今日所处的美好的城市,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 《濠河》一片除了在南通实地取景外,还在上海影视基地搭景拍摄 为力求真实,影片摒弃了类似同样反映南通风情的电视剧《奶娘》中的艺术夸张,大到黄包车、老虎灶,小到手帕、水粉盒,都尽量还原南通当年的民风民俗、民情民貌,剧中演员的服装仿若从当年的老百姓身上直接扒下的一样,准确描绘出三四十年代南通人民的生活原貌,以及他们不屈不挠反抗侵略者、向往太平盛世的心态,展现了南通人善良、纯朴、机智、不屈的性格,充满了深厚的乡音、乡情、乡爱,让观众从中领略到人性与人情之美 相信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牛犇、郑毓芝以及金鸡、华表影后于慧等演员的倾情投入,更会为影片增添耀眼的光彩,这部凝聚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心血的作品一定能够得到观众和市场的热烈反响 网站评分参评人数统计截止日期豆瓣6 2632023-12-11
Copyright © 2008-2023